四年级儿子在全国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评中

                            

原创福星妈妈小花生网

作者:福星妈妈

儿子今年9月升五年级

上一次她分享了

四下圆满结束了,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学期。

期末考试,儿子取得了语文班级第一,数学免考,英语第二的可喜成绩。

校外,在年全国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评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成绩之外,最令人欣慰的是,儿子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学习一直都热情高涨,竟然最喜欢写用时最长的语文作业。

凭借日积月累,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多样的语文作业,学习扎扎实实、有滋有味、妙趣横生。

一、每课常规作业

儿子语文每一课会完成以下四项常规作业。

1.朗读打卡

对于新课的预习,老师有几个规定动作,首当其冲的就是朗读打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朗读是为了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做到心中有数,大声朗读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儿子继续使用喜马拉雅账号,朗读打卡,不仅提前熟悉了课文内容,也给自己的保留了一份童声。

2.抄词练字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说阅读和写作是高楼,那么字词就是地基。只有地基打牢,大楼才能越建越高。

抄词练字是预习的第二个规定动作。将每课书后蓝框里的必会字,组成课文里的词,每个词抄写两遍。抄词的过程也顺便练个字,一箭双雕。

3.组成语并解释

词的高级形式是成语,如果抄词是打基础,那么拓展成语就是基础上的拔高。从蓝框的必会生字中任意选5个字,组成5个成语,并进行成语解释,抄写下来。

每课积累5个,一个学期下来,也是不小的收获。有了这个积累,还怕写作没有好词?

4.提问批注

四上的语文课本重点教授了“提问”和“批注”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一边阅读一边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等随时都可以批注。

四下语文课文学习仍然围绕提问和批注进行。预习的第三个规定动作就是提问和批注。读完文章,提完问题,做完批注,再重新读文章,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会有新的收获。

二、多样的个性化特色作业

个性化的作业共有6项。

1.诗词画面描写

对于诗词的学习,我反对逐词逐句的生硬翻译,更赞同有感情的画面描写。

通过老师布置的画面描写作业,儿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无限的想象,用现代文展现古诗词的美。

通过画面描写,一个个历史场景和历史故事跃然纸上。现代诗的画面描写也是如此。

2.小古文翻译

古文的学习,不论是古诗还是文言,都要基于对中国历史的理解。这学期,儿子阅读了《穿越报》《半小时漫画系列》《四大名著》等。

基于对古文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背后的故事,更好地理解故事折射出的道理。

3.课后练习

有些课文的课后习题有选做项,可以练习写作。

比如K2乡下人家,选做: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儿子写了他对美丽和谐乡村的理解。

4.语文园地练习

语文园地集中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了操练这些知识点,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就更加多样化了。

口语交际-说新闻

词句段运用-组词、造句

词句段运用-仿写现代诗

日积月累-解说课外名言

日积月累-名言名句造句

交流平台-课文概括

5.课外阅读好句摘抄

四下一边听着平哥的三国群英传,一边阅读《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做一点批注。不仅能加深阅读名著的印象,也能为写作积累辞藻。

6.一周一记

很多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很苦恼,有种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的感觉,不愿意动笔。可是一直以来,儿子总是主动要求写,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每次周记,老师告知主题,儿子总是迫不及待地先做这项作业。不费多少时间,一篇周记就新鲜出炉了。

跟着老师的节奏,不上课外辅导班,儿子也能保持语文学习的热情,取得可喜的成绩。希望这份热情能一直保持下去。

原标题:《四年级儿子在“全国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评”中获得二等奖,原因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