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渭南高新区第三小学教师刘格格
口语交际是日常交流、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表达完善、口语培养、字词组合的打基础阶段。因此,规范小学生的日常用语和提高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分析现状,靶向强化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教师对学生日常交流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意识,既要注重传统课堂讲授,又要培养阅读兴趣,及时 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学生普遍存在想说不敢说的现象,交流基本停留在日常比较简单的口语对话,要规范口语交际,就要面上普遍鼓励,点上因人施策,把学生个人的潜力激发出来,主动积极进行口语交际。
加强词汇应用储备。新的发展时期,传统语文课堂授课量难以满足学生表达需求,加之自媒体集中爆发,在词汇量和规范用语上都存在缺项,导致日常口语需要和个人词汇储备不对等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交际时用语不规范。
尊重规律,激发兴趣
尊重口语发展规律。教师要主动 强化交际思维训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包括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思维训练是口语交际的重点,教师要正确指引学生按照“先听、后想、再说”的思维分析过程,在充分考虑后表达个人想法,让学生真正启发思维,融入交际环境,提升学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提升趣味,优化教学
增加口语教学趣味。在教学活动设计环节中,教师应当遵循取材现实、贴近现实、平等尊重、顺应个性的原则,将教材作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素材,选用有趣味、有教育意义和讨论价值的情景,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口语表达的魅力,感受口语交际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促使学生组织语言、勇于表达,进行口语交流。也可结合比较流行的短视频微课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丰富口语交际教学途径,提高学生专注度和积极性,使口语交际教学更加深入。
家校同盟,营造氛围
重视家庭成长环境。家长工作繁忙,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加之在网络游戏和电子产品的影响下,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家长要合理规范学生家庭时间,从性格、品格、兴趣、勇气等方面全程参与引导,要言传更要身教,让其主动承担家庭义务,鼓励独立表达诉求和问题,营造好口语交际的家庭环境。
营造口语交际氛围。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是对话、沟通的现实实践,是从“一人说、大家听”到“大家说、大家听”的转变,要营造课堂气氛,多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