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新middot媒介素养UP站2

4月1日晚,新·媒介素养up站知行工坊第二期主题讲座「从日常生活到面向专业镜头:全媒体时代有声语言表达应用与能力养成」于线上顺利举办。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邢梦莹老师为大家进行专题分享,聚焦口语传播和表现,探讨在全媒体时代学习出境报道技能的必要性,同时为同学们的线上面试提供一些参考,提高同学们出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水平,讲座吸引了多名师生线上参与。

聚焦镜头和语言两个因素,邢梦莹老师以职场面试的实用技巧为切入点,从“如何面对他人和自我”的问题展开,向大家分享了六点提高口语传播和表现的方法。

日常积累,厚积薄发

一是重视日常积累,达到厚积薄发。

邢梦莹老师首先强调了备稿的重要性,备稿又包括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广义备稿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对政策的把握、跟进和解读,对面试行业框架和内容的了解,以及对专业术语与交际话语词汇的掌握。这些都是影响我们面试质量和表现的隐形因素,也是恰恰需要我们在日常下功夫的地方。

克服紧张,聚焦分享

二是克服紧张情绪,聚焦内容分享。

面试和表达时紧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但同学们经常感到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去解决。

邢梦莹老师先为我们揭示了紧张情绪的三个来源:他人的预期、自我的想象和信息的不确定性。

接着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紧张情绪的方法,总的来讲便是转换传播视角,建立分享模式。在进行分享时,我们可以将自己从被审视者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分享者的位置,聚焦内容,进行主动的、真诚的分享,并且将分享视作是善意的、快乐的。

邢梦莹老师认为,信息杂音会干扰传播质量,达到“忘我”的状态,紧张感便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自信、大方、谦和、从容的姿态。

逻辑表达,建构框架

三是表达富含逻辑,建构合理框架。

在表达过程中,逻辑是一个绕不开的词,隐形逻辑是指与我们的日常表达状态息息相关的惯性思维逻辑。在日常表达中,要运用好隐形逻辑,避免使用不当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扰。

进行“自我检验”是运用好隐形逻辑非常重要的方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开展:

我的观点是否冒犯了作为社会人的底线?

我的观点是否存在性别、地域、宗教上的歧视?

我的观点是否缺少事实依据,成为无端猜测?

我的观点中所使用的词语在听觉上是否会引发误会?

除此之外,为了使听众听得明白,表达者还需要拥有结构意识,可以通过限时训练的方法去锻炼这种意识。

学会倾听,信息预判

四是学会倾听,做好信息预判。

“听”和“说”是不分家的,一个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倾听”能力通常也不会差。学会倾听包括三个原则:注意力回归、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持久。

在一个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注意力的回归和集中成为了倾听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注意力集中后,可以使用TQLR的方法进行倾听。这个方法是加拿大的科学研究会总结出来的科学听辨方法,包括调频、提问、聆听和复现四个步骤。

依托这四个步骤,我们便可以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分别进行浅层、联想和深度型的信息预判,从而做出判断。

用声技巧:运用实声

五是用声技巧,要运用扎实的实声。

在公开表达的场合中,我们要尽量做到吐字发声清晰准确,尽量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确保声音干净,避免拖腔甩调。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录音的方式进行训练,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绕口令练习。

全息表达:肢体语言

六是肢体语言是全息表达的重要来源。

在面对面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对方获取的信息不全只是我们的话语内容,这种表达便可成为全息表达,而肢体语言则是全息表达的重要来源。

肢体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肢体动作。在表达时,我们要用好手势,挺拔身姿,坚定眼神等等。

在表达之前,我们可以进行排练预演以熟悉动作,但是要注意不要僵化地记忆每一秒做什么动作,表达要自然。

总结

邢梦莹老师总结说,大家应该趁着年轻多去经历,多去实践,多去感受,让自己的经历变得丰富和多元起来,打开心扉,真诚地和外部世界以及自我进行深度交流,以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最后,同学们向邢梦莹老师进行了热烈的提问请教,邢梦莹老师一一作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回答,并建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运用口语进行交流。至此,此次分享会圆满结束,同学们收获了满满的口语表达技巧干货知识,并认识到了勇敢表达、提升能力的重要意义。

工作室简介

日新网络文化工作室

复旦大学日新网络文化工作室,是复旦大学网络育人联盟七大工作室之一,在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指导下,依托新闻学院强大的专业背景,旨在提升师生媒介素养,搭建网络文化学习、交流、研究平台。

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希望日小新的阳光和智慧带给你勇气和力量,陪伴你实现初心和梦想!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欢迎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