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例研习王淑阳名师

告别了一树一树的花开,送走了燕在梁上的呢喃。在这个落英缤纷的五月,王淑阳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相聚在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参加云南省语文青年教师培训暨名师工作室课例研习活动。指导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陈延军,昌盛园小学校长周晓芳。王淑阳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部分昌盛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云南省语文青年教师,共计余人共研课例。

走进课堂领略风采

本次活动,工作室共学习三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课。第一节课是由工作室导师王淑阳老师教授的五年级《手指》。

第二节课是特级教师陈延军老师教授的三年级《火烧云》。

第三节课是昌盛园小学的杨烁老师教授的四年级《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密》。

走出课堂启智增慧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此次课例学习,令工作室的老师们收获满满,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昌盛园小学韩晓娇老师

今天的三节语文课老师们设计精心,别具一格,让我受益匪浅。王淑阳老师的《手指》一课将课文品读和作者写法有机融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语言的幽默风趣;陈延军老师的《火烧云》一课紧紧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将“读与写”落实到位,使学生在“学与用”中感悟语文学习特点;杨烁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小组讨论和生动的小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巩华中心左鑫培老师

听了三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受益颇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三位老师课上都有小组合作环节。

王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寻找各个手指不同的姿态、作用、性格。学生自己汇报、交流、修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小组的讨论,并加以指导和激励,教有法,学有道。

陈老师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引导学生下座位去找好朋友交流,去读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火烧云还会有什么样子,深入到课文的语言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熟悉语言之美并乐于想象,去创造优美的语言。

杨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给出明确的合作自学提示,鼓励学生交流、展示、表演。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明白交朋友的方法,从而学会交朋友。

三位老师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的目标。

城南中心张丽娟老师

很荣幸,今天上午的半天时间,我能够欣赏到三节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每一节课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受。三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人为本,眼中有学生”。在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为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在语言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体验。特别是陈延军老师的课堂,更让我对语文课堂如何把一个学生变得聪慧、丰盈有了深刻的感知。

在课上陈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解释归纳的能力、鉴赏和欣赏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内化为力量的能力,一直用自己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总之,今天的三节课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进一步明确,语文课要用理性智慧的教育思想,在整体把握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亲近文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以文化人”的主阵地。

?

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刘佳老师

很感谢工作室能够给我这样一个走进名师课堂的机会,三位老师的课堂处处是亮点,处处皆用心。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央,将对人的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始终。王老师在学完课文后链接学生的生活,作者笔下的五个手指让你想到了班里或者身边的哪些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寻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陈老师从萧红“直白率真”的表达方式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还能借手边的物品让学生说出他的颜色来落实语文要素,真正达到了会运用词语的目的。杨老师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完成了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更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方法。能拜得良师,观摩好课,何其幸哉!

昌平实验学校冯金华老师

今天有幸聆听三位老师的语文课,受益匪浅。三位老师都能够注重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