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末教研总结会上,年轻同事小杨提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小杨老师教语文,所在班级有几个孩子,平时学习挺认真,也喜欢课外阅读,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作文,总因质量不高而拉低语文成绩,让学生感到很苦恼,她也为此感到很困惑。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够,这跟平时的“教”和“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打个比方:语文教学就像驾校上课,老师长期坐在驾驶员位置上,而让学生坐在副驾驶位置,学生学了两三年,却仍然不会开车。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涉及的内容宽泛而系统,如果只重视输入型教育,而忽视输出型教育,将造成“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跟学生换个位子,让学生坐到驾驶座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和实践,变输入为输出,才能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以小编多年的教学经验看,要获得这种技巧,有一个有效而适用的方法——“本位表达”。
1.什么是“本位表达”?
表达是在思维的指导下,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的交流活动,主要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以人为本,学会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本位表达,相对于“一般表达”,它是集阅读、创造、思维、记忆等于一体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具体体现。本位表达除了要理解文章作者的表达,更强调学生阅读文本后的自我表达。前者是从表达入手教孩子如何阅读;后者是让孩子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习表达。
2.“口语交际”是学会“本位表达”的重要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1)为什么要重视口语交际?
所谓“口语交际”,是指学生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听话和说话,而是多种感观的“交流互动、人际沟通、社会交往、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创造性运用。
说和写,“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说”不好,当然也就“写”不好,就好比要学会“跑”,一定要先学会“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低段到高段,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
传统的听说能力训练往往把倾听能力与表达能力分开,但整体并不是各成分的简单总和。口语交际教学超越了听说教学对能力结构的分解和断裂,从整体上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是对语言整体观的一次呼应。
(2)口语交际的特点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可见,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是“双向互动”,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口语交际需要做到5个方面:
①学会倾听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②学会复述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③学会讲述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并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④学会交流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⑤自信表达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本位表达”中的口语交际“教什么”、“怎么教”?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应把握4个方向。
▲基础性的倾听与复述,教学取向和教学内容是“基本的倾听与表述技能”,具体的活动方式是以练习为主导。——实践性
▲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学取向和教学内容是“对口语交际状态的反思”,具体的活动方式主要是“游戏”、“讲故事”、“观摩”等。——反思性
▲组织中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学取向和教学内容是“口语交际的行为技能”具体的活动方式主要是“表演”和“模仿”。——形成性
▲隆重场合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学取向和教学内容是“口语交际的技巧和艺术”,具体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实战”。——技巧性。
3.因材施教,强化实战,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本位表达”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贴近学生实情,也才能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达到“本位表达”中“让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习表达”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口语交际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让学生在“实战”中动手、动脑、动口,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合作。
(1)低段学生(1~2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心理学家洛克曾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因此,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说、会说,乐写、会写,在一次次的互动交流中,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具体要求如下: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案例:《自我介绍》(一年级)
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孙悟空的“自我介绍”,学生认真听。
(师提出要求:请你认真听,并思考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提示:孙悟空刚刚讲的这段话是在介绍他自己,自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别人,这就叫“自我介绍”。
②实践练习
▲大家愿意和孙悟空做朋友吗?可是,孙悟空也不认识大家呀,你得跟他介绍一下自己。
▲鼓励学生做自我介绍,师适当点评:第一,请学生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年龄;第二,请学生再多介绍自己的样子,家庭;第三,请学生再多介绍自己的好朋友。(随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挑战自我)
▲你觉得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还可以介绍什么?
▲同桌合作:同桌之间相互介绍,可以从黑板上的选项中选择三至四个来回答
▲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对于上台表演说得好的同学,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教材是固定的,但是学生的生活实践是丰富的、多变的。源于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在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既要重视趣味性,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