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心理学,开口闭口就是接纳自己,把“接纳”描写得神乎其神,好像接纳了自己,身边的难题就都能迎刃而解。真的是这样吗?接纳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那究竟怎样才算接纳自己呢?
我分享我的故事,或许你会有不同的体会。
我人生最糟糕的时期就是二十几岁,那时候的我生活一团麻乱,生活事业无一顺遂,结婚之后更是雪上加霜,我不仅没有摆脱原本的孤独感,更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新婚家庭里的氛围总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没有一天不争吵。我把自己定义成“受害者”,认为是命运和生活对我不公才让我遇人不淑,受尽苦楚。
我整日自怨自艾,和亲人与朋友的联系逐渐减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悲愤的孤岛。
有一次,我又控制不住自己大发脾气后,我听到一个亲戚对我爸说:“老哥,你女儿怎么变成了这样?”
那是我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自己,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生病了。但我并不在乎生病的情况,因为我活得一点都不开心。原本按照这个轨迹,我应该是初到中年就潦倒落魄,一身疾病,最后英年早逝。
可能命不该绝或者内心的求生欲很强,我的人生很快迎来了转变。
钥匙在我的孩子身上。
孩子是家庭中最敏感的信息接收器。大宝由我单独照料,没有其他人协助,受我及家庭糟糕氛围的影响,才在婴儿期就表现出胆小自闭的倾向。
一岁半以后,她封闭了自己与外界的交流,不太理会世界上的其他人,只愿意待在我身边,一秒钟都不肯分离。
她不正常的需要,或者说纠缠,让我异常疲惫、恼火,可她依然不管不顾。你想一岁多的小孩她能明白什么呢?对她来说,外面的世界哪哪都可怕,只有妈妈身边稍微安全。
后来有一次,我由于家庭矛盾在争吵中败下阵来,我哭的时候她陪着我哭。我在她的陪伴中感受到了孩子全身心的信任与依赖。我是被爱的,我是被需要的,那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震撼了我。
我对生活的希望与热爱在那一刹那被孩子的爱点亮了。
那是我的小天使,我怎么忍心让她那么幼小生命中就只有悲伤!为了让孩子恢复健康,我开始尝试自己寻找答案,走过一段弯路后,我接触到了心理学。
学习的过程就像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解剖术一样,我从外到内观察自己,感受自己,了解自己。通过漫长的学习与对自己充分的理解后,我终于接纳了自己。
接纳自己的平凡。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许多缺点与不足,特别是在外貌上毫无优势,普通的长相,黝黑的皮肤,矮小的身材。
接纳自己的胆小。我习惯性服从权威,恐惧暴力,对于别人的要求逆来顺受,缺乏说不的勇气。
接纳我的软弱。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敢表达。过于天真,又容易心软,就算被人一次次被伤害又会因为对方随意的口头承诺而原谅对方。
接纳我的自卑。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优势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我的字典里写满了“我不配”、“我不值得”。美好的东西不敢妄想,恐惧社交,喜欢宅在家里。
接纳我的无能。既不擅长处理关系,婆媳关系充满火药味,夫妻关系岌岌可危;也不擅长处理杂物,厨艺不出色,家务水平堪忧,日子过得一团糟。
自从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后,我停止了自我攻击。不再嫌弃自己,想问题不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遇到困难不再想着推卸责任,而是积极分析处理问题。
有意思的是我不幻想自己变得完美,改变反而自然发生了。因为停止了怨恨,我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学习。
除了自学心理学外,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我还积极学习社会学,幼儿教育,练习普通话与英语口语。充实的学习时间让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拥有力量。
当别人以外貌取笑我时,我不仅不介意,反而能自黑。是的,我长得不美,但我内心温柔、坚定、勇敢,有目标,有梦想。我学会了欣赏自己。
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外表,那就做一个有一技之长且内心温柔坚定的人。
我从虚弱的状态变得有力量,我从全能自恋到清醒地自我认识,我从自卑的状态变得有自信。我再不受权威或恐惧的驱使而做某个选择,我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所爱,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所以你懂得什么是接纳的力量了吧,其实就是放下内耗,能量自然集中在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你的工作、生活都能得到好的滋养、补充,变得更好更优秀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