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什么床看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说起李白的《静夜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我们从小都会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理解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说,皎洁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是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在此情此景之下,诗人不禁抬起头来,看那窗外空中悬挂着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远方的家乡。

以上就是这首诗大概的解释了,不过在这其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床”字的翻译。

在诗的首句,诗人说的是“床前”,但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却将它翻成了“井上”,这是为何呢?这个“床”字,到底所指的是什么床呢?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了,这不就是我们平时睡的床吗?其实不然,按照我们的理解,这个床字,自然好分辨,但如果你结合古籍文献和诗意来解释,就会发现,这个床字,其实还有着深刻的含义。

试想一下,倘若真是我们平时用来睡觉的床,人躺在上面,又怎能举头呢?顶多就是探个头,看看床底下。

这可不是胡说八道,在《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中就这样说道:我们躺在床上,是没有办法举头和低头的,顶多就是探个头,看看床底下。

因此,在马未都先生看来,这里的床,应该是“胡床”,也就是口语中的“马扎”(胡床是马上民族方便携带的马扎,也叫交椅。汉代时传入中国)。如此说来,马未都先生便将李白思想的空间范围由室内转移到了室外。

除此之外,在《康熙字典》中,对于这个“床”字,也给出了两种释义:“人所坐卧曰床”,“又井干曰床”。

当然了,也有单只是“睡床”的,比如清朝王琦编著的《李太白全集》中,就说诗中的床为“睡床”。

而所谓“井床”,并非是井边的床,而是井的围栏。这在李白的《长干行》中也有说道: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里的床,显然不是用来入睡的床,而是井边上的围栏。

古人们常常都是围井而居,井是村镇的中心,而由于人们都到水井中取水,故而水井的周围便成了信息沟通和人际交往的公共空间,所谓“市井”就是这样来的。故而古人们离家远游便称为“背井离乡”。

所以这样说的话,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所指的并非是睡床,而是“井床”,也就是井边上的围栏。如此一来,全诗的解释就通了。

当然了,也许你会说:这首诗的翻译在网上一搜就能知道,根本没必要斟字酌句地去解释。

但我想说的是,古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网上虽然有注释,但这些东西应该掌握在我们的脑子里,而不是在网络上。

该掌握的文学常识应该都要掌握,就拿这个诗中的这个“床”字来说吧,简单来看就是我们平时睡的床,但其实不然,它还有其他不同的注释,比如这里的解释——井边上的围栏!

所以你看,想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光看字面意思是很难理解的,必须得结合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处境等才能搞得懂。

然而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大都只从字面意思出发,故而很难领悟到其中的真正含义。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初高中学生来说,在做诗歌鉴赏的时候,如果仅停留在字面含义,而不能领会到诗人真正想表达的含义的话,那么就很难得到高分,甚至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最好能做到全面而深入的分析。那么,该怎样实现呢?

很简单,阅读和积累!读得多,看得多,思考得多,自然就会有所领悟!

诗词鉴赏其实不难,主要是我们积累得少,其实只要我们多看,多积累,基本上都能搞定。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一套书——古诗词鉴赏。这套书一共有三本,分别为唐诗、宋词和元曲。

这套书除了诗词原文之外,还包含有注释和翻译,真正做到了无障碍阅读。此外还配有图片,图文并茂,读起来不生硬,生动有趣。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版块——评点。名家对这首诗词的点评是这套书的一个亮点,这对我们的学生理解诗词有很好的帮助。

而这样一套书,原价75元,现在活动价仅售19.9元,相当于一本才6.6元,却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古诗词,简直不要太划算!

喜欢的读者可以直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小诗人”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