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店小二口中的“打尖”,是什么意思?
文/炎炎谈历史
看古装影视剧,很多赶路的行人进了客栈,店小二热情地迎上来,招呼客人:“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住店从古至今都差不多,都知道是要住下来,那么“打尖”是什么意思呢?
1、打尖,最早的说法就是打火,点火的意思,民以食为天,就是古人生火做饭的说法。古时候生火都是靠击石取火,取火的工具有:火镰、火石、火绒。火镰是一个形似镰刀状的生铁片,取来石英石,在铁片上猛烈划击碰撞,于是发出火星,引燃火绒,就取火成功了。将“打火”代替“做饭”,是口语种的借代方式。
明朝以前没有这种说法,那时都叫“打火”。《水浒传》中记载,吴用军师和李逵去大名府,留下“每日天晚投店安息,天明打火上路”的说法。
2、打尖,就是打发舌尖的简称,舌尖是人对食物味道最为敏感的器官,酸甜苦辣都是靠舌尖来分辨。赶路的时候饿了,好赖吃点东西打发一下舌尖,而后继续赶路。
所谓“打尖”,似乎不分正午晚上,无论黎明即起,还是饭后便走,只要是一午一晚的停歇,都叫做“打尖”。所以进到客店,店小二才会有此一问。
3、打尖,在四川的方言里,就是在农忙季节加的一餐。家里请帮工在田里干活,要给田里干活的人送些点心,是一种四川特制的小吃,叫米粑粑煮鸡蛋,据说营养又解饿。农忙时节没时间回家吃饭,所以在上午10点左右,由家里的主妇送去,给干活的人补充体能。
因为是在早饭跟午饭中间加的一餐点心,垫垫肚子,故称打尖。
4、民间流传是古时候一种江湖黑话,因为黑帮行走江湖,不想暴露身份和去向,所以会说很多隐晦的话来代替正常的交流。但是慢慢流出开来,大家都习惯了这种说法。
广东方言打尖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队的行为,称之为“兼队”或“尖队”。
所以,古代店小二口中的“打尖”,被公认为是吃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