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的感觉。
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
01
0—2岁半
1、口腔敏感期6个月左右来临
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舌头。(由于保护过度或限制过多,会造成口腔敏感期推迟,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已大而不再出现,但口腔敏感期一定会出现,就会有成人所不理解的如:看到不小的孩子爱不停的咬东西。)
2、手的敏感期8、9个月开始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喜欢抓捏粘稠和软的东西。(手的活动不只是手的活动,而是有着智性的目标。成人常常因为无知给孩子设置了很多障碍,剥夺了他用手的自由,也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3、走的敏感期7个月开始
上下坡、爬楼梯、专爱走不平的地方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的走的敏感期的组成部分。
4、空间的敏感期0-6岁
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克难攻坚。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5、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1.5-2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对细微事物的敏感使儿童掌握事物的细节。
6、秩序的敏感期2.5岁开始
这个阶段的孩子急切需要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地混乱的不适。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至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为了秩序的被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7、模仿的敏感期1.5-2岁开始
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模仿表明儿童的心智已经发展到领悟和掌握某行为背后的能力发的时候了。(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在使用中把语言内化,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
8、审美的敏感期2.5岁开始
要求事物或用具必须完整。(尽可能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02
2岁半—3岁
1、建立概念的敏感期2.5-3岁
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两岁左右的孩子对概念特别感兴趣。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会不惜一切反复进行,以满足他的心理渴求。
2、自我意识的敏感期2岁
婴儿开始说不,在意志上想把自我和他人区分开来,这是人生中的第一个独立宣言。
3、执拗的敏感区2-3岁开始
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行。)
03
3—4岁
1、垒高的敏感区
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到,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2、色彩的敏感区
开始对颜色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颜色。
3、语言的敏感区
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4、诅咒的敏感区
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5、追求完美的敏感区
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
6、剪、贴、涂的敏感区
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7、逻辑思维的敏感区
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8、绘画的敏感区
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9、延续秩序的敏感区
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10、人际关系的敏感区
一对一的交换事物和玩具。
11、触摸肌肤的敏感期
人在童年通过父母的抚摸获得身体的智能,也获得爱的感受。要尽可能触摸0-3岁孩子的肌肤,拥抱孩子、亲吻孩子。
04
4—5岁
1、出生的敏感区
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2、感情的敏感区
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