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一个APP
记学分一个APP
跑步一个APP
连无线一个APP
刷网课一个APP……
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有的僵化管理,让学生自行承担损失……
校园APP数量过多、粗制滥造
损失多由学生承担
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APP,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原本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这些校园APP过于充斥泛滥,不仅数量过多、粗制滥造,而且动辄强制使用或与学分挂钩,而且大量广告无孔不入,无形中给使用这些APP的大学生,徒增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新华社记者在查询十余款高校强制使用的APP后发现,容错性低、体验不佳是普遍现象:每一款APP的评分都徘徊在最低分“一颗星”边缘,吸引了成百上千条的学生吐槽:
“作为部落负责人,我压力很大,出点什么疏忽怎么对得起同学们的学分?”“刚跑的米成绩居然没了,又得重跑一次”“最少充元,快毕业了根本用不完”“经常吞帖,刚发的博文马上就消失不见了”……
1位学生被强制下载4个APP
学生成“唐僧肉”
多个APP争相分羹
记者采访全国多个省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他们往往一个人被强制下载4个左右的APP。
今年大一的小付说出了大家被强制要求使用APP的心声:
“一是很麻烦,下载这么多APP也就一两个有用;二是这些APP良莠不齐,有的变相推广付费功能,有的含大量广告。”
记者随机挑选了三款APP:阳光体育服务平台、U校园、哆点。这三款APP在每次点击进入时均会自动跳出广告,具体涉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白酒、化妆品、快餐等商品,以及论文写作网站、抢票软件等其他内容。
△APP阳光体育服务平台中出现的白酒广告,该APP在宁夏大学等高校用于考核学生体育锻炼。
△APP哆点除连接无线网络的功能外,几乎通篇广告,其首页就包含培训机构、购物、抓娃娃等共计15个广告。
还有一些APP每次点击进入时均会自动跳出充斥着大量“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产品广告”。而这些APP的违法性,更是显而易见。依据《广告法》“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明知或者应知的利用其场所或者信息传输、发布平台发送、发布违法广告的,应当予以制止。”
这些过度泛滥的校园APP乱象,不只是让人倍感滋扰,从法律角度来看,事实上也已涉嫌违法侵权。简单粗暴地强制安装使用这些APP,可能涉嫌违反《消法》,侵犯大学生的自主消费选择权,如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而工信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也曾明确,“提供移动智能终端预置软件……应依法维护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商业牟利
让智慧管理变了味儿
“高校使用手机APP进行管理是值得肯定的,能让师生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方便。但如果这些APP中含有大量广告,且高校强制使用,那么,这样的导向就显然是不妥的。”西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周晓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专家的观点十分明确。
有专家建议,高校引进APP时要理性且谨慎,不能为了迎合信息化潮流引进一些粗制滥造的APP。APP进高校应有严格的规定和审核程序,校园APP中可以出现一些图书、公益活动的推广,但不应出现商业广告,更不能出现借贷、收费服务、游戏等内容。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将部分引进APP的权利交与学生,学生是APP的主要服务对象,或许可以“让使用者参与决定使用何种APP”。
实际上
不只是大学生们有这样的困扰
很多小学生也没能逃过“智能捆绑”
一些平台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
家长若想查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些APP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
家长可付费查看孩子的试卷分析等
价格从每次10元到包年元不等
网友热议
三木:道出了广大大学生的心声哇,APP有的真的是很多余,洗个澡还得带上手机进那湿漉漉的隔间里边扫码洗澡,每次洗完澡手机都是湿湿的,接个热水还得带上手机,好几次手机都差点掉到水槽。
诺诺丶子萱:接水一个app,洗澡一个app,跑步一个app,学习有好几个app,天天广告弹的不知道多少,还有经常有骚扰电话打过来,自己的信息早被暴露完了,你说这些软件好用还行,一看评论有多少是好评?
Zjn:早该整治了,我手机上六七个校园app!
dange:单英语四五个软件,写作文一个,练口语一个,背单词一个,还有配教材的U校园,洗澡一个,洗衣一个,跑步一个,请假两个,网课两个,无线网一个,二课堂学分一个……然后各种